目前,我國風景名勝區規劃已進入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探索協調風景名勝區保護與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已成為風景名勝區土地保護的新方向。那么,景區規劃如何利用資源發展?四個方面很重要!
1.深度結合景區各要素,制定旅游主題方案。
風景名勝區的主要資源大多以固態呈現,但綜合考慮風景名勝區的各種要素,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和季節性賦予了風景名勝區更豐富的視覺享受和想象空間。景區的景觀植被隨著季節的變化,天氣的變化,甚至晝夜的變化,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景區自然元素在不同季節的色彩和狀態對景區的景觀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制定不同內容的旅游主題,針對不同的群體制定不同的旅游方案。
2.參與方式:注重動靜結合,引導游客想象力。
景區除了立體美的包裝和運用,在規劃中還要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地尋找景區的動態美。景點的動態美一般由浪、瀑、溪、泉、云等自然景觀構成。除了這個特定的資源成分,如何調整游客的審美角度,是規劃師首先要解決的任務。調動游客發現動態美的參與性、興趣性和想象力,貫徹“見先知、動組合、變視覺位置、擇時、抓特色、動情緒”的正確理念,從而增加游客印象,提高景區知名度。
3.做好文化保護,景區融入多元化主題功能。
景區建設應當注重景區公共服務設施,符合特色小鎮主題文化,保護歷史文化。同時,將觀光、休閑、娛樂、商業、住宿、歷史、生活等主題功能融入景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思維,合理布局規劃,避免風格雷同,與歷史、人文、生態格局相融合,相得益彰。利用地形變化和水域構建景點骨架和形態,打造特色生態娛樂場所。
4.調動游客情緒,景點與游客心理產生共鳴。
很多景點的景物欣賞,強調的是其外在感受與內在感受的交融,以達到看得見、摸得著、以景體悟、以物鑒我的最佳效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游客都有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活躍的思維,因此,景點解說詞的創作就成為關鍵的一步。抓住游客的心理,暫時控制和溝通他們的情緒,拋開景觀固有的實質性意義,引導游客達到“爬山充滿感情,看海充滿感情”的目的,最終達到自然人文景觀與游客心理的統一和共鳴。
結語:
風景名勝區的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二者往往形成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相互交融,為風景名勝區增添了審美色彩和審美層次。在景區規劃開發中,正確把握資源的美學規劃高度是首先要掌握的信息內容。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